雕刻不是技术,是与桃核的一场静默交谈

雕刻不是技术,是与桃核的一场静默交谈。

在城市的喧嚣中,我常常独自坐在工作室里,手握一把精巧的刻刀,面前是一颗颗带着天然纹路的桃核。没有音乐,也没有太多言语,只有刀刃与木纹之间的摩擦声,仿佛在进行一场只有两个人能够听见的对话。

桃核不是木头,也不是石头,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载体。每一颗桃核都有自己的纹路,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。有些纹路深浅不一,线条分明,像是天生就带着某种姿态;有些则看似杂乱,却在你细细观察后,突然豁然开朗,仿佛藏着未被发现的故事。我在选核的时候,不会去强求完美无瑕,反而更喜欢那些有“个性”的家伙——它们往往能激发我更多的灵感。

雕刻的过程其实更像是一种倾听。当我在仔细打磨一颗桃核时,它似乎在告诉我,哪些地方可以深入刻画,哪些位置适合留白。它有自己的情绪,也有自己的故事。有时,核的质地略硬,像是在捍卫自己的边界;有时,刀一入纹,它便像在耳边低语,告诉我它愿意被塑造成什么模样。

这门手艺说慢也慢,说快也快。慢是因为每一刀都要谨慎,快则是因为灵感来了,心灵和手是连通的,动作顺畅得像在写诗。我不觉得这是“技术”,更愿意说它是一门“对话”的艺术。你越了解它,它就越愿意配合你。那种默契,无法用语言来形容,只能用心去体会。

很多人问,雕刻到底是不是一件很“高级”的事情?其实不然。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延伸。就像你每天给家里种的花浇水、修剪,也是一种与自然的互动。雕刻桃核,就是和时间较劲,也是和内心对话。当你静下心来,一块桃核在手,不知不觉中,一整天就过去了。

在雕刻的过程中,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在院子里晒核桃的情景。那时的我是观众,现在我是参与者。时间带来的不仅是手上的技术,更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敬意。敬自然,敬时间,也敬每一个愿意静下心来倾听你作品的人。

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安静的创作方式,欢迎来我的账号看看。这里没有炫技,也没有刻意标榜的“大师”,只是记录着我与桃核之间的一场场静默交谈。也许在某一天,你也愿意坐下来,亲手雕刻一颗桃核,听听它想对你说什么。

相关文章

0

预订单

总计: ¥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