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核编织技巧分享,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

把桃核穿成手串,很多人第一步就卡壳:核壁薄、弧度刁钻,钻头稍歪就裂成两半。其实老祖宗早就给出“作弊”方案——先编后钻,用绳子把桃核“绑”成想要的形状,再决定打孔位置,既省料又安全。

找一把边缘钝滑的锉刀,像给猫顺毛一样单向推,把棱棱角角磨成微微的鹅蛋弧。别小看这一步,磨顺了,桃核在绳眼里才会“听话”,不会一拉就翻跟头。

绳子选0.45mm蜡线,比头发丝粗一点,却能把桃核吃得死紧。先剪六段,每段40cm,对折后变成十二股,做一组“蛇结”当开头,像给手串系一条小围巾,既遮丑又防散。

接下来进入“套圈”游戏:把桃核横着卡进两股线之间,反手做一个“平结”,一推一拉,核就被五花大绑。诀窍在于“听声”——蜡线勒紧时会发出极轻的“吱”,听到就停,再勒就伤了纤维。

想要间隔更俏皮,随手加一颗小木珠,颜色跳一点,像桃核里突然探头的花栗鼠。木珠孔径要略小于蜡线,用手温把蜡线稍微搓软,硬挤进去,冷却后自然锁死,怎么甩都不跑。

收尾用“抽拉扣”,留两根活线,反手再打两个蛇结,把线头烧成小熔球,趁还没变硬迅速压扁,变成隐形小扣,一拉收紧,一松脱下,洗澡也不用求人帮忙。

有人嫌桃核颜色闷,教你“晒月光”:完工后把手串挂在西窗,让夜露慢慢渗进去,连晒三晚,蜡线上的油脂会反渗到核面,颜色像蜜糖一样透亮,还带着淡淡的苦杏仁香。

戴出去被追问哪里买?你就把绳子递给他,现场教他三招,保证他回家就翻垃圾桶找桃核——传统工艺就是这么野,越玩越上头。

相关文章

0

预订单

总计: ¥0